2023-02-19
阅读量:400
安老助孤
在华湖镇,林茂振、林茂松是人人羡慕的百岁寿星,至今均生活自理。林茂振生于1919年,今年已是104岁,家中排行老二;林茂松比林茂振小2岁,排行老三,今年也是102岁高龄,林茂松的老伴方阿圆也是老寿星,今年94岁。
今年74岁的林朝金是林茂振老人的侄子,他告诉记者,他的爷爷也是老寿星,活到95岁;父辈共有兄弟6人,其父亲是长兄,85岁时去世,最小的叔叔今年也已80岁。
林茂振、林茂松这对“双百”兄弟令人羡慕的,不仅仅是长寿安康,还有他们均是四世同堂,儿女孙辈孝顺和谐,且都在各自领域中奋斗着。林贞顺指着家里各个角落的摄像头说,父亲一直独居,生活自理,只请了一位钟点工帮忙打扫卫生。平时只要有空闲,他就会打开手机看看父亲在干什么,“只要看到父亲的身影,就安心。”
在林茂振老人家院子的屋檐下,有一张桌子,上面摆着笔墨纸砚等物品。原来,老人十几二十年前开始自学书法,家里的春联都是他自己写的。每年春节前,只要有邻居上门讨春联,老人都是笑而赠予。
林茂松老人跟哥哥一样,现在看书都还看得清,不需要老花镜,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与老伴打扑克牌。“每天下午打,晚上打,天天打,有时间就打。” 方阿圆奶奶在一旁笑着补充道。
记者采访中得知,除了兴趣爱好,两位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日常饮食清淡,而且朋友多,大家时常聚在聊天打发时间。“六十年岁小,七十满街跑,八十不算老,九十随便找,百岁精神好得不得了”这句话是林茂振、林茂松家族的真实写照。
2021 年7月5日,揭阳日报报以《与党同庆生日无比光荣》为题,率先报道揭西县京溪园镇美德村汪贤群、王娇梅这对均长命百岁的夫妻。
随后,揭阳日报记者林春晓和通讯员林晓洽与广州一位名为陈家源的记者合作,于7月16日在《广州日报》发表《揭阳有对“双百夫妻”》这篇文章,引爆了新一轮的轰动效应。 当天,《人民日报》环球网和海外网,转发《广州日报》这篇新闻报道。中国新闻网、中国工会网、中国政协传媒网、中华快讯网等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纷纷先后转发报道。国内知名网络平台百度,还将《揭阳有对“百岁夫妻”》这篇文章列入百度贴吧,并把汪贤群简历纳为百度百科,树立为中国长寿老人的“活字典”和“代言人”。
这对百岁夫妻所在的美德村,人人都以本村出了这两位美名远播的新闻人物为荣。拥有博士学位的该村外出乡贤汪林佳说:“汪贤群、王娇梅是两位心地善良、品德高尚的老人,几十年来都待人友好,我从小也得到他俩关照。现在,国内外都在传颂他俩的美名,这是善有善报,新闻界就应该多弘扬正能量,让好人健康长寿!”
曾用古茶树枝加工成拐棍送给汪贤群的美德村村民汪志卿告诉记者:“贤群叔一家出两位百岁寿星,是长期乐观积极心态的福报。我家伯母多年前去世后,伯父一度很痛苦,是贤群叔一家的关爱,陪伴他走过难熬的日子。我告诉子女要向贤群叔夫妻学习。”
连日来,汪贤群几代分布在各地的子孙,更为国内各家媒体的报道而备受鼓舞。汪贤群的小儿子汪福卿连续接到各地亲友的祝贺,还接到一位国外堂妹打来的电话,她在美国的网络上看到《人民日报》环球网转发的《揭阳有对“百岁夫妻”》这篇新闻,为家乡有汪贤群夫妇这样的长寿亲戚而感到骄傲。
吴谋同志,今年 101岁,在参加大南山起义期间,为掩护部队转移,积极报名参加担架队,帮助部队转移伤病员。吴谋同志一贯行善积德,教育儿女孝道,为家乡建设道路、修建桥梁,带头出钱出力建造学校、戏台等,帮助村里困难家庭做了大量工作,村里群众一向对他做出高度评价。
吴谋同志生育四男一女,子孙满堂,家庭兴旺,子孙孝道老人,为老人负责各方面生活,还请来保姆护理老人。
惠来县一对104岁和102岁的兄弟,自幼相互扶持,同甘共苦,如今已四代同堂,家族和睦兴旺。
现居住在惠来县华湖镇区的林茂振、林茂松这对亲兄弟,都是超百岁的老寿星,哥哥林茂振今年104岁,弟弟林茂松也102岁了。
据了解,他俩是目前潮汕地区唯一一对寿命最长的“双超百兄弟”,均已四代同堂,已形成一个拥有200多人的大家族。
如今,这对令人羡慕的“双超百兄弟”思维清晰,能走动,哥哥还会准确背诵出年轻时读过的《劝世文》中的一段话,生活可半自理。弟弟身体更为健康,生活能自理,行动自如。
山上难寻千年树,世间少有百岁人。一个人的生命之树要屹立百年不倒,已经非常不易,兄弟俩要同时长命百岁,更是难上加难。这对不凡的兄弟是怎样做到的?5月初,记者登门采访了他俩。
记者陪林茂松老人到一处工地参观,过了一会儿时天就下起小雨,他出门时忘了带雨伞,可刚过一会儿,三儿媳傅妙仙就多带一把雨伞从千米外的家中赶来了,及时为家公遮风挡雨。这个家族的亲情由此可见一斑。
随同采访的全国敬老模范、市觉世慈善福利会会长许练明谈到:古今中外,部分人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大多带有功利色彩,谁有权有势有钱,利用价值大,就跟谁好,一旦利用完或对方失势,就翻脸不认人,形同陌路,这样的手足情,只能维持一时,没法长久。而在林茂振、林茂松兄弟身上,看不到功利色彩,只有从小培养起的相互信任、相互扶持、风雨同舟的亲情。
林茂振出生在惠来县华湖镇宫林村,原有6兄弟和2个姐妹,他排行第二,已有3个兄弟先后去世,现还有4个80多岁以上的弟弟和姐妹,其中超百岁的林茂松是三弟,其妻子也已94岁。
林茂振、林茂松兄弟自幼感情好。林茂振只有小学文化,他上学时,没钱读书的林茂松就经常躲在他教室外,偷听老师讲,放学后,林茂振就把学到的课文内容告诉他。穷家孩子就靠这种独特方法掌握一些知识。
长大后,林茂振跟人学搞建筑,并慢慢当起小包工头,他把三弟拉去当工人。当地政府办公楼、银行、邮局、祠堂、学校等建筑物,均留下兄弟俩的足迹。
林茂松至今还记得,在那段岁月里,年长2岁的二哥始终是他的“保护神”,每当他干起登高、攀爬、抬重等危险活时,二哥总会叮嘱他注意事项和及时做好保护措施。
有一次,林茂松爬上10米高的脚手架,站在上面惊吓得双腿有些发抖,但往下望见二哥在注视自己,不觉心就安定下来。林茂松也时刻关注二哥的安危。凭着相互关照,兄弟俩一路平安前行,干了30多年建筑均能做到毫发未损。
在家中先赚到钱的林茂振第一次上街买了几大袋礼物,送给早已分家的几位兄弟姐妹来分享。以后,他也对个别生活有困难的家人给予资助。只要有时间,他还会轮流看望兄弟姐妹,对父母更是孝顺。
岁月悄悄流逝,亲情却在这个家族中与日俱增。多年前,父母和3个兄弟均先后去世。“家里只剩下咱三兄弟和两姐妹了,更要珍惜我们的亲情,一定要不分你我,相互扶持。一个大家族中,一家好过不算好,大家都好过才算好。”林茂振的话似一团火,烤得家人心里暖烘烘。
在他带动下,全家族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六弟帮这帮那,使他一家逐步告别贫困。有共同抽烟爱好和共同语言的林茂振、林茂松兄弟的感情也不断“升温”。
去年7月底,林茂振在家中不慎被滑下的砧板和菜刀同时砸到,右脚红肿并伴有皮肤损伤出血,一时疼痛难忍,无法走路。与父亲同住的58岁儿子林贞顺,马上用手机通知叔父林茂松。
林茂松匆匆从2公里外的家中赶来,尽管已请医生前来医治,家里也请钟点工帮忙做家务,林茂松还是坚持每天前来亲手护理哥哥,给他熬药端饭,搀扶他上卫生间和上床休息,直至兄长伤口愈合。
去年,林茂振、林茂松兄弟所在村开始翻新扩建族亲祠堂,面积由原有200多平方米增至400多平方米。这多出来的100多平方米,是他俩及林贞顺等家人决定把几间祖屋拆掉,与原有旧祠堂一起,并成一座更为宽敞明亮的大祠堂,为后辈留下一条永久可寻的文化之根。